跳至主要內容

《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原著《The RISC-V Reader: An Open Architecture Atlas》】


  • 原著作者:大卫·帕特森、安德鲁·沃特曼
  • 翻译团队:勾凌睿、陈璐、刘志刚
  • 审核校对:余子濠、包云岗
  • 下载次数:0
  • 发布日期:2023-12-13
  • 最新版本:1.0.0
  • 内容简介

    包云岗老师团队出版新书《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原著《The RISC-V Reader: An Open Architecture Atlas》),为扩大RISC-V在国内的影响贡献力量。2018年,中科院计算所包云岗老师团队将David Patterson和Andrew Waterman两位RISC-V创始人的著作《The RISC-V Reader》翻译成中文,并免费发布译本的电子版。2023年,翻译团队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推出译本的纸质版,并将译本起名为《RISC-V开放架构设计之道》。希望纸质书籍的出版能为RISC-V在国内的传播添砖加瓦。本书与旧版相比的几大亮点如下:

    • 更好的阅读体验: 与2018年的版本相比,翻译团队对全书进行了更细致的校对,重点修正语句不通顺、语言表达不符合中文习惯等问题,也推敲了原书的部分英文表述,期望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 更全面的RISC-V: 此次的纸质版还吸收了原书新版的部分新增内容,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RISC-V。
    • 知名专家作序: 此外,还邀请了倪光南院士、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的孟建熠副总裁,以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袁春风教授三位行业专家,从各自的角度为书籍作序。

    翻译团队

    勾凌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开源处理器芯片设计。 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香山”项目的核心开发者,担任“香山”项目前端工作组组长,负责前三代架构的前端模块的架构探索和设计。主持“香山”第二代南湖架构中解耦分支预测器和取指单元的关键技术的探索和实施,带领工作组攻关项目,对南湖架构的整体性能提升贡献达20%以上。

    陈璐,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开源处理器芯片设计。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异构软硬件协同计算统一框架”的核心技术骨干,负责开源RTL仿真加速器的探索和设计。参与教育部“101计划”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建设主教材《计算机系统(基于RISC-V+Linux平台)》的编写工作,并设计相关案例的数字教学资源。参与RISC-V国际基金会和Linux基金会联合推出的“RISC-V核心能力认证课程”的中文翻译校对工作。

    刘志刚,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开源处理器芯片设计。 曾担任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香山”项目缓存工作组的技术骨干,硕士课题围绕缓存架构设计和缓存一致性协议开展,相关研究成果落地应用于“香山”项目的缓存架构设计。曾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软件定义的云计算基础理论与方法”,负责标签化RISC-V单节点原型系统的缓存设计以及标签化RISC-V集群“火苗”系统的搭建。现从事GPGPU架构研发工作。

    余子濠,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师从袁春风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师从孙凝晖院士和包云岗研究员。研究方向包括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和计算机系统教育。 “一生一芯”计划的培养方案设计者和首席讲师,参与建设大规模人才培养流程。教学版模拟器NEMU和南京大学“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实验PA的设计者。南京大学计算机全系统教学实验系列Project-N的联合设计者之一。研发的工具被10余所高校、组织和企业团队采用,支撑RISC-V开源高性能处理器“香山”的敏捷开发流程,相关工作被体系结构顶会MICRO录用,并获IEEE Micro Top-Picks论文奖。参与编写《计算机系统基础 第2版》、《计算机组成与设计(基于RISC-V架构)》、《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等7本计算机专业核心教材,含教育部“101计划”计算机系统导论课程建设主教材2本。

    包云岗,现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秘书长、RISC-V国际基金会理事会成员、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开源发展委员会副主任。 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系统结构,包括数据中心体系结构、开源处理器芯片敏捷设计等。主持研制多款国际先进的设备与系统,相关技术应用于华为、阿里、英特尔、微软等企业。发表70余篇学术论文,包括ASPLOS、CACM、HPCA、ISCA、MICRO、SIGCOMM、NSDI等国内外一流学术会议与期刊。曾获“CCF-IEEE CS”青年科学家奖、北京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共青团中央“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特别鸣谢

    • 由于第1版译本的翻译工作较为仓促,发布电子版本后我们收到各方读者通过各种渠道提出的反馈意见,包括在GitHub 上提出issue或pull request的rill-zhen、YohnWang、YingkunZhou、lizhm82、PulseRainmaker、LoveZJT、qian-gu、xingjiahao、sunshaoce、marryjianjian、unlsycn、strongwong等用户。 感谢GitHub用户tiansiyuan将第1版译本转换为Markdown格式,为译本增加了GitBook、MOBI等多种呈现形式,推动了第1版译本的传播。参加“一生一芯” 计划的张炀杰同学和宋铸恒同学也向助教反馈了若干错误。还有很多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的读者,此处不一一列举。我们对这些读者表示衷心感谢,他们的反馈极大地提升了第2版译本的质量。正是因为他们的鞭策和鼓励,我们才能完成第2版译本的翻译工作。
    • 感谢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毕业的黄成硕士对书中第4、5、6 章新增若干内容,修正若干错误并润色,帮助我们推进第2 版译本的翻译工作。
    • 感谢原书作者大卫·帕特森和安德鲁·沃特曼,我们在开展翻译工作的过程中精读了原书,从中也学习到很多!我们衷心希望第2 版译本的出版能让国内更多读者了解原书的优秀之处以及RISC-V 的设计理念。
    • 感谢原书作者提供的LaTeX工程,得益于此,我们能方便地修改图表中的文字,而无须以截图附文本框的形式进行翻译。另外,它也极大简化了排版工作,使我们能专注于内容的翻译。
    • 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特别感谢刘皎编辑,她极其专业和非常细致的审校和编辑工作为本书的出版质量提供了可靠保证。
    上次编辑于:
    贡献者: myyerrol